欢迎光临甘肃工艺美术网    今天是: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  
您当前的位置:甘肃工艺美术网首页 -> 新闻中心 -> 协会工作 -> 查阅
留住“匠人”•守住“匠心”(九) 岳云生:一捧泥土,捏出乡村百态


来源:华夏文明导报    浏览次数:19299    日期:2020/9/1

 

(记者/庞国雄)作家李汉荣曾说,泥土是梦的交织,魂的交叠,泥土里全是爱的残骸。泥土是滋养万物的根基,在中国,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,更赋予了泥土神奇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、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岳云生

 铡草、滚铁环、犁地、包饺子、杀年猪……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、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岳云生通过一双灵巧的双手,创造出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微缩世界,也成就了一方寄托乡愁的梦幻田园。

 一颗童心  填色山村天地

 “我生在兰州,但由于姊妹多,生计艰难,3岁时就被父母送到临洮乡下,跟奶奶和叔叔一起生活,到12岁才回到兰州。在乡下,奶奶管不住我,叔叔没时间管我,所以我自由自在地玩了9年。”岳云生告诉《华夏文明导报》记者,尽管乡下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留在他记忆里的却是星光般的美好。

 “院子里跑的旮旯鸡,笼子里跳的小松鼠,上树爬崖无数次,鸟蛋攒了半抽屉。”岳云生说,每天从下午三点放学一直到晚上八点天黑,他都在山野间尽情撒欢,直到日头西落,怕山里有狼才回家。

 12岁那年,岳云生被父母接回兰州。“回兰州后,不适应,不习惯,觉得约束太多,很不自由。”岳云生说,后来,在农村的那段生活记忆多年来萦绕在他的梦中。于是,他想将农村生活的经历画下来、写出来。

 “到后来慢慢发现,这些平凡的生活、平凡的劳动,自己很有感触,别人看了却没有没有感觉。所以,我决定用泥塑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。”岳云生说,自己的外公是旧社会搞泥塑的,会做各种小动物。“我可能继承了外公的基因,所以对手工劳动很感兴趣。”

 一双巧手  幻化世间百态

 “文革乱,学业荒。初中生,尕木匠。喜书画,工会忙。教美术,天津港。有成就,屡获奖。恋故土,回故乡……”一如岳云生在自撰打油诗中说的那样,做过木匠、当过老师、背井离乡几十年后,岳云生还是回到了令他心心念念的故土。

 “退休后就自由了,我在兰州桃树坪花三万五买了个小院,写东西、画画、养花养鸟、摄影、木雕、根雕、石雕……我的兴趣爱好很多,捏泥人只是十几种爱好之一。”岳云生说。

 在那个小院里,岳云生避开城市的喧嚣,静下心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原创,守候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。也是在那个小院里,他创作出了令自己暴得大名的“三千丑脸”泥塑。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《三千丑脸.局部》

 “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大环境的约束,人们的外在行为、形象都是儒雅、庄重、真善美,但在潜意识中,会在食色、恩仇、物欲等方面出现怪异的念头,内心复杂的念头,外表不易显露。”谈及创作“三千丑脸”的初衷,岳云生说,“三千丑脸表现为面部的怪异,展现内心的复杂和怪诞。创作的原则一是东方人,二是丑而有情趣,丑而不恶。”

 “三千丑脸”被有慧眼之人识得,继而引来大批媒体报道。“有记者跟我说,全世界英国的怪脸最多,也只有两百个,你搞了五千个,应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。”岳云生说,“我了解了一下申报流程,要拍五千张照片,还要填许许多多的表格,去各种文化单位层层盖章,得折腾半年时间,我没那个精力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抓住有限的时间干点喜欢的事情,那些虚名对我没意义。”

 一抹乡愁  再现乡土记忆

 宽广的中国大地,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乡土气息。那一处抹不掉的乡愁,如羁鸟恋旧林,如池鱼思故渊,往往可以触动人的内心。除“三千丑脸”系列泥塑外,岳云生还创作了一类“山民”系列泥塑。“山民”系列主要展现岳云生所熟悉的童年乡村生活,表达他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乡土情怀。

 “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,社会变革很缓慢,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很缓慢。秦汉时期是牛耕地、䦆头刨地,在四五十年前还是牛耕地、䦆头刨地。这两千多年来,除发型和服装有变化外,生存方式、生产方式几乎没有多大变化。只有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,‘三农’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岳云生说,“虽然作品表现的是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,但也涵盖了中国北方的一段历史。四五十年前,全中国都是黑棉袄黑棉裤、牛耕地、䦆头刨地。所以外地的人来看了之后也都深有感触。曾经有一位老先生看了我的泥塑作品后,非常感动,给我鞠了个躬,说:‘谢谢你,你把我童年的生活都表现出来了。’”

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山民系列.掏耳朵》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三十六笑系列.喧关》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牛肉面》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难民系列.重病》

 大襟袄、棉裤、粗腰带、老布鞋……这活灵活现的民俗风景画,贮藏着岳云生温热的光阴记忆,也蕴含着他一段浓浓的乡愁。“我取的材料是原生态的甘肃黄土,内容也是原生态的甘肃山民。我不想让他们承载什么,只想再现一段历史,再现一个时期的民风和人性,再现一段我童年的记忆。”岳云生说。

 一念超然  能悟自有传承

 “塑百态,千丑样。塑山民,憨心肠。展历史,众品尝。五十岁,发微光。冷眼看,名利场。随心玩,不经商。”岳云生用手指尖的艺术,让普普通通的泥土有了肢体,有了灵魂,有了语言,有了生命。

 提到未来技艺的传承,岳云生坦言,自己总共带过一百多个弟子,但坚持下来的只有五六个。“人们说‘艺术要传承’这是行外话,技术是可以传承的,艺术传承不大容易。就简单的泥娃娃而言,要做好需具备很多条件,美术素养、空间想象、审美眼光、生活阅历、文学素养、几分天赋,最后才是技巧。技巧几天就学会了,前面的几点是一生修炼的,是无法短期教会的。”

 岳云生说,几年前,他也曾因传承问题而焦虑过,现在反而释然了。“教出来的是匠人,悟出来的才是艺术家。有天赋的人不用教,一看就明白,以后一定还会有这样的人。”

 

 



 
网站首页  |  关于协会  |   新闻中心  |   工美大师  |   会员中心  |   陇原瑰宝  |   展会信息  |   政策标准  |   资料下载  |  
Copyright © 2017-2019 甘肃工艺美术网 (www.gsgyms.com)  All Rights Reserved
业务热线:0931-8838826  传真:0931-8827095  邮箱:2587913107@qq.com
主办单位:甘肃易琛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      技术维护: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21号(省政府礼堂对面)   建议使用1920×1080分辩率
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甘肃工艺美术网  最终解释权归其所有
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:陇ICP备17004753号-1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1107号
     

  • 电话/传真
    0931-8838826
    0931-8827095
    微信群
    13099247868
    QQ群
    151160020
    电子邮箱
    25879131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