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甘肃工艺美术网    今天是:2024年4月27日 星期天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  
您当前的位置:甘肃工艺美术网首页 -> 新闻中心 -> 协会工作 -> 查阅
留住“匠人”•守住“匠心”(四) 李海明:永不褪色珐琅情


来源:协会秘书处    浏览次数:19457    日期:2020/7/28

 

(记者/庞国雄)走进位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内的李海明珐琅艺术馆,各种珐琅作品琳琅满目,或典雅庄重,或慈悲肃穆,或富丽堂皇,既渗透着传统艺术的魅力,又洋溢着潮流的时尚气息。

 珐琅画的巧夺天工,来自最稳定的手、最沉静的心。作为甘肃省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,李海明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,延续着这一传统艺术的生命,也成全着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陇派珐琅创始人李海明

 一念执着

 珐琅,又称“佛琅”“景泰蓝”,被誉为“世界上极为奢侈的艺术品”。在《延禧攻略》《如懿传》等众多的清宫剧中,珐琅的工艺大量出现在剧中女性的发簪、指套、耳饰和宫廷御用的餐具上,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

 据记载,珐琅工艺大约在元朝时期传至中国,明代开始大量烧制,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。并且,由于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为主,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“景泰蓝珐琅”,后简称“景泰蓝”。因其精美,也被称赞为“一件景泰蓝,十件官窑器”。

 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,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,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。“珐琅釉料翻译成汉语就是‘彩色的玻璃’,是矿物质经三千多度高温烧制合成后的晶体,将它粉碎后用来作画,它跟其他颜料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永不褪色。”李海明说。

 8岁那年,李海明在河北老家见到伯父在制作景泰蓝珐琅器,一下子就对珐琅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李海明回忆称,“伯父见我喜欢,就教了我一些简单的掐丝技巧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伯父去世了,我只好开始自己研究、自己琢磨。”

 为了继续守护伯父传下的这门传统手艺,李海明又拜师系统地学习了素描、白描、工笔,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。

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李海明珐琅画《重习盛世》

 一派自成

 千年一梦的敦煌,是无数人为之神往的艺术殿堂,飞天的光芒与交响,照亮了千年的历史长河。时隔多年,李海明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直面莫高窟时的震撼。

“1978年,我去敦煌莫高窟写生,那时候的莫高窟是全面开放的,所有的洞窟都可以随便看,随便画。当时壁画的色彩跟现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,氧化程度没有那么厉害,尤其是千手千眼观音,色彩非常鲜艳,令人叹为观止。”李海明说,几十年后,当他再去莫高窟时,情形完全不一样了,短短的几十年内,壁画的色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让他一时间很难适应。也正是从那时候起,李海明萌生了用珐琅釉料画敦煌壁画的想法。

 李海明说,珐琅釉料永不退色,不吸尘,纯天然环保,画出来的作品能保存千年乃至万年,用珐琅釉料画敦煌壁画,即是对艺术瑰宝的多元保护,也是一种全新艺术的大胆尝试。

“一件珐琅百日工”。珐琅画的制作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,融合设计、造型制作、掐丝、点蓝、烧蓝、磨光和镀金等技术与知识。每一道工序要求创作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心,一点点瑕疵就可能使整个作品前功尽弃。

 经过三十多年的琢磨研究,李海明对珐琅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个细节都能信手拈来,并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——陇派珐琅。

 李海明告诉记者,陇派珐琅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掐丝珐琅制作甘肃的文化元素,如黄河文化、敦煌文化等。其次,为了让作品更具立体感,李海明将堆丝、垒丝、排丝、拧丝、螺旋丝、柱状丝等高难度的镶嵌工艺注入陇派珐琅中,使之更具立体感,色彩更加厚重大气。再次,陇派珐琅非常注重色彩的过渡,将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珐琅画中,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李海明珐琅画《千手千眼观音》

 一生坚守

 珐琅画这门工艺打磨的不光是作品,也是心性,对于李海明来说,珐琅画已成为他宣泄情感、表达思想的一方载体。致力于发扬陇派珐琅艺术的他,不仅赢得了业内良好的口碑,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。“高级工艺美术师”“中国民协会员”“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”“全国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”、甘肃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客座教授、甘肃李海明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、2019甘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领军人才……这些光环的背后,承载的是他对艺术的笃定与坚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李海明珐琅画《更上一层楼》

 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已经不再是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需。然而,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行业不仅仅是满足生活之需的产 业,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任。任何一门传统工艺的诞生,就是一次创新,经过薪火相传,同样需要创新。

 李海明说:“冷珐琅的应用非常广泛,可以嫁接在任何载体上,包括陶器、瓷器、金属、玻璃等,这些年我们开发了珐琅古筝、珐琅琴、珐琅家具、珐琅饰品等产品,为的就是让艺术走入生活,把它变为我们身边的实用品。让艺术和生活相结合,这不是唱高调,我们确实已经为之付出了行动,效果还挺不错。”

 身为陇派珐琅的奠基人,李海明将陇派珐琅的传承看作是自己眼下最重要的任务。除了通过收徒传承技艺外,在政府的组织下,李海明还经常深入学校给学生讲解珐琅工艺的相关知识。

 2020年5月,李海明珐琅艺术馆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正式落成揭牌。与此同时,李海明还在园区内设立了民间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,开展掐丝珐琅体验项目,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了解这门珍贵的传统技艺。



 
网站首页  |  关于协会  |   新闻中心  |   工美大师  |   会员中心  |   陇原瑰宝  |   展会信息  |   政策标准  |   资料下载  |  
Copyright © 2017-2019 甘肃工艺美术网 (www.gsgyms.com)  All Rights Reserved
业务热线:0931-8838826  传真:0931-8827095  邮箱:2587913107@qq.com
主办单位:甘肃易琛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      技术维护: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21号(省政府礼堂对面)   建议使用1920×1080分辩率
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甘肃工艺美术网  最终解释权归其所有
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:陇ICP备17004753号-1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1107号
     

  • 电话/传真
    0931-8838826
    0931-8827095
    微信群
    13099247868
    QQ群
    151160020
    电子邮箱
    2587913107@qq.com